人民网健康服务平台
冬季养护阳气正当时 这样泡脚抗疲劳、助眠还缓解便秘!
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
2022-11-14 11:28:43
18247

你一定听过“春夏养阳”,意思是在一年中阳气最为充沛的春夏时节养护阳气,以此避免在阳气不足的冬季出现或加重某些疾病。“春夏养阳”是中医养生及“未病先防”理论的体现,对保持身体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。但你是否知道,冬季也是养护阳气的好时机,而中药足浴是养护阳气的简便又有效的方法。

冬季为什么要重视养护阳气?

“冬季不养阳,一年都白忙!”这句话十分形象地表达了冬季养护阳气的重要性。冬季是一年中最为寒冷的季节,同样也是阳气最为虚弱的阶段。中医学认为,冬季的特点是“收”与“藏”,人体内阳气应该顺应这一特点,得到充分的“养护”与“封藏”,来年才能更好的发挥生理功能以保证脏腑气血充沛流畅,经络畅通。但由于冬季异常寒冷,且充斥着诸多损伤阳气的因素,因此对阳气必须更加呵护,尽量减少耗损。

冬季中药足浴有何好处?

我国民间自古就有“树枯根先竭,人力脚先衰,诸病从寒起,寒从足下生”之说,现存最早的中医学古籍《黄帝内经》也有“阴脉集于足下,而聚于足心,谓经脉之行,三经皆起于足”的记载。不少医学家及养生保健专家将双足称为人体的“第二心脏”,认为每天通过运动、按摩、泡洗等方法适当的对足部进行一定的刺激,有助于改善下肢血液循环,无形中起到了心脏的“泵血”功能,有助于维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。

中药足浴是中医学极具特色的养生保健及治疗方法之一,是通过水的理化作用及中药的治疗作用,通过刺激人体足部及下肢诸多经络腧穴,进而达到防病致病的目的。多项医学研究证实,中药足浴可扩张足部的毛细血管,促进血液循环,同时有助于中药的有效成份充分吸收进入人体,从而达到散寒祛湿、活血通络的目的,进而促进新陈代谢、调节神经系统功能。

冬季中药足浴有何注意事项?

首先,一定要注意水温,以36-40℃左右为宜,不可过热或过凉。尤其是对于糖尿病患者及老年人群,皮肤对温度感应能力下降,温度不宜过高以防烫伤。其次,足浴的总水量建议至少超过足踝,如果使用足浴桶可以使总水量达到小腿处,以便刺激更多的经络腧穴。再次,进行足浴的最佳时间是晚饭后1小时或睡前1小时,不建议饭后立即进行足浴,而每次足浴的时间应该控制在25分钟以内,老年人群建议控制在20分钟以内。

此外,对足浴所采用的中药方应由中医师制定或在使用前充分咨询中医师,不建议自行组方或购买中药,尤其是对于地龙、全蝎、蜈蚣、水蛭、土鳖虫、白芥子等一些容易导致过敏反应的中药,是否能够使用更需要由中医师确定。在此向大家推荐几个常用且不良反应较少的足浴方,

一、风湿骨痛老寒腿足浴方:

艾叶15g、干姜15g、透骨草20g、伸筋草20g、羌活20g、花椒20g、桂枝20g、威灵仙20g,外用煎汤后足浴。

二、抗疲劳足浴方

桑寄生20g、续断20g、生黄芪20g、炒白术20g、当归20g、鸡血藤20g、赤芍20g、川芎20g,外用煎汤后足浴。

三、助眠足浴方

夜交藤20g、合欢皮20g、远志20g、怀牛膝20g、丹参20g、当归20g、茯神20g、枳壳20g,外用煎汤后足浴。

四、缓解便秘足浴方

肉苁蓉20g、炒白术20g、火麻仁20g、郁李仁20g、桃仁20g、当归20g、丹参20g、枳壳20g,外用煎汤后足浴。

哪些人不宜进行冬季中药足浴?

中药足浴虽好,但并非人人适宜,尤其是以下四类人群。第一,下肢静脉曲张及血栓患者。足浴可扩张血管使更多的血液进入下肢,但也会增加静脉血液回流负担,反而加重病情。第二,严重心脑血管疾病、低血压患者。足浴时较高的水温可以促进机体血液循环加速,使心脑耗氧量增加,汗出增多,严重心脑血管疾病、低血压患者容易发生头晕、心悸,甚至出现晕厥。第三,病情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。糖尿病患者,尤其是病情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多合并周围神经及血管病变,足部末梢微循环存在障碍,水温过高的足浴容易发生烫伤。第四,足癣等皮肤病患者。足癣属于真菌感染,足浴时瘙痒感会减轻,但这只是暂时的,足浴后瘙痒会愈发严重,同时一旦足浴时间过长导致皮肤破溃反而有并发细菌感染的风险。(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风湿科副主任医师 韦尼)

责任编辑:蔡熊更